台灣人大部分都聽說過「當學生就是把書念好」這句話,但國人卻多把學業當成一種不得不的負擔,而不是一個可以「經營」,嘗試管理好自己生涯的機會。無奈的是,大學畢業出社會時,才第一次發現開始要養活自己、面對人生,但過去卻沒有這方面的訓練;因而迷茫不是沒有原因,是從求學時代就沒有負起經營自己的責任。
張教授也以曾引起網路熱議的「歐美vs台灣人才養成」一圖指出,歐美教育也未必100%如圖所示,對比台灣教育「專攻升學」的情況來看,確實更注重「自我探索、自我管理」的養成,差別就是經營當前生活的責任。在每個人的求學階段,學校總會有幾位不死讀書又成績好的同學,很有趣的是,他們的生活、社團、興趣也都很活躍。人們大都把這些孩子歸類為「天才」或「會玩又會念書」的類型,但實際上差異並非來自智商,而是比同儕更聰明於「自主安排、善用時間」。
三貝德黃老師也舉例,升學王學員中的顧崇懷(花蓮高中)、黃辰哲(台中一中)、陳依昕(新竹女中)等…,都是經營自我的成功案例。從長期追蹤學習表現的資料數據也能發現,未能主動承擔課業者,課業與課外的表現也大多較不理想,其中關鍵就在於是否能課業中得到成就、自信,以及具有從自主安排而來的成功經驗。
在升學王學習平台「會玩又會念書」的學生當中,通常有四個「一定」的特點:
1.一定念書定時定量,把放學與假日時間劃分,但不是全都念書
2.一定預習、複習與練習,利用名師教學課程與圖庫測驗提升學習效率
3.一定安排休息時間,免除跑補習班的接送通勤,時間安排更自由彈性
4.一定會從事興趣活動,讓自己在放鬆之餘,也能獲得其他成就感
黃老師說,在學校一有不懂的地方,回家就會馬上找教學資源,也是這類型學生所具備的好習慣。利用題庫來測驗自己的理解狀況是否良好,一方面能肯定自己的學習成效,另一方面也可以發現需要加強之處:用聰明、省時、省力的方式來念書,就是該世代的學習特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