升學教育新聞區


學測國文/選擇題僅三成來自課本 國寫「外觀」也重要

2020-01-13

學測即將登場,高中老師提醒考生留意時間,國文科無論選擇題或作文,考前都建議多寫考古題,熟悉考試情境和節奏。本報資料照片

學測1月17日、18日登場。學測國文科部分,補教國文老師楊墨說,國文科選擇題約三分之一和課本有關,包括形音義、國學常識等,是決勝關鍵。寫作測驗如想拿高分,「外觀」和「內觀」都要兼具,且「詞能達意」比「詞藻華麗」更重要。閱卷者看重學生自出胸臆的個人見解,考生若看不懂某句名言金句,千萬別引用。

楊墨說,國文寫作的外觀美感也是拿分重點,包括字漂不漂亮、整不整齊。建議寫作時筆畫不要重疊,也不要碰到格線,也盡量避免塗改和錯別字。

內觀也同等重要,尤其是文章的文氣和結構。楊墨說,多數人以為文章分成四段就叫起承轉合,但是起承轉合是功能,而非分段方式。「起」首重主旨明確,「承」舉證說明,而最關鍵的環節是「轉」,考生要針對主旨,提出個人想法和見解,並在最後的「合」綜合回應前述。

楊墨說,適度舉例能讓文章增色,但建議言簡意賅即可,不要花太大篇幅描述單一例子。舉例的重點是呼應你的文章主旨,說明你設定的主旨真如你所說。

而在作文題目方面,楊墨說,現在寫作測驗包括知性、感性題,都離不開人性。知性題目可能在題幹列出圖表,目的是要考生讀出資訊用文字呈現,千萬不要憑空揣測。

楊墨說,兩類型的題目都包含兩子題,第一個子題類似簡答題,答題須精準,少陳述題幹內容。知性題應提出主題對人類社會產生的優點、缺點,並要提出見解,說明如何去適應、調整。感性題要讓閱卷老師能感同身受,舖陳要簡潔,重點在自己感受的表達,引出向上、向善的啟發。

至於選擇題部分,楊墨表示,新課綱強調跨領域,科普題等多元化題材進到學測國文試卷的題數增加。但別看到科學就嚇壞,考題的重點都不是考科學,和解題有關的科學知識都會清楚載明,考的只是閱讀能力的強弱,以及解題的技巧。

楊墨也說,國文考題邁向素養化,也就是非常重視閱讀能力,將近三分之二的題目側重閱讀測驗和長題幹,看起來與課本內容無關,目的是要考驗學生的應用和判讀能力。例如顧炎武的廉恥用了平提側注法,考試可能會出相關文章,看考生能否能夠判斷、賞析其寫作筆法。

與課本無關常讓考生不安,不過楊墨說,出題老師會考量考生的程度來出題,不會超出一個高三學生該有的水平。所以考生要持有「沒有版本,只有根本」的心態,熟讀課本的東西,包括主旨、作者重要典故、擅長的文學、專注的內容和特色,再注意文法、修辭、及賞析,然後多寫題目,以此為考前復習。

楊墨表示,剩下的三分之一屬於實戰性題目,包括必選30篇文言文、和各家版本都有選入的文章,反而是決勝關鍵。主要題型包括形音義和國學常識。形、音部分,衝刺時不要看著課本或筆記背誦,建議多看曾經出過的考古題,因為考的往往是常用而容易錯的;義的部分注重同字異義的比較。

國學常識方面,楊墨說,一篇課文的主旨、作者的特色及文風、文章中運用的修辭、文法和語法,都是需要留意的內容。高中所教的文言文中,作者運用的典故也常入題。比如司馬光的訓儉示康、文天祥的正氣歌,雖非30篇必選文言文,其中有很多典故,也常考出來,建議同學翻一翻。

楊墨說,學測國文雖只考到第五冊,但各家版本都沒依照部定內容去編,等於是六冊全考。過去較常考唐、宋主流學者,九流十家也以孔子、孟子為主,但近年道、名、法、墨、縱橫各家也很常考出,不過不會考太深,只考基本的學說和代表人物。

成功高中國文老師李仁展說,素養題的特色是題目變長,作答時「時間」是最大敵人。國文科無論選擇題或作文,考前都建議多寫考古題,熟悉考試情境和節奏。


資料來源:https://pse.is/P6UVQ