從上文大致歸納出幾個重點:其一、寫作不再專屬於國文的範疇。其二、出題面向是跨學科,擴及人文、社會、自然等不同學科領域。其三、寫作更強調各面向的閱讀理解與完整的溝通表述。其四、知性與感性並重。
根據105年大考中心所揭示,題目分別為知性、感性兩大類別。知性類測驗統整判斷能力,針對文中的現象提出見解。感性類側重生活經驗的表述與內在情感的抒發。此一變革,翻轉學生對於寫作的慣性認知。過去的出題面向已逐漸跳脫傳統的命題方式,逐步朝多元的方向開展,但仍著重在國語文的感知表述。
值得深思的是,現行的教育現場考生面臨龐大的學習資訊,學多過於思的學習循環,是否提供足夠的思考空間給考生,抑或給予足夠的討論場域,引導學生面對現象能有更多元的分析、歸納與表述的能力。換言之,跨學科的命題方式是測驗體質的革新,但在教育的內容方針與落實上,倘若無法同步,勢必造成考生的無所適從。教育現場例行的分科教育與跨學科的對話如何結合,將是因應變革的教育方針。
以知性命題的訴求論之,身處資訊氾濫的環境,容易造成心生麻痺,對於外在事物總缺乏興趣。建議學生以不帶功利的方式觀察我們身處的社會,勿以「會不會考」當作接觸的思考點。學科性的測驗方式,總是以「範圍」框定測驗內容的最大值。但知性寫作卻是測驗「分析」與「自我表述」的能力,對外在事物的觀察與剖析,即是培養自身看待事物的高度與眼光。
感性寫作,雖揭示以自我情感的抒發為主。但值得提醒的是,陳述個人事件時,應思考敘述以外,我們如何呈現人的品格與價值觀。感性寫作並非一味抒情筆觸,更可能在情感事件背後,帶出更深沉關於人類情感的思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