升學教育新聞區


明年學測國寫單獨考80分鐘、兩大題 該怎麼準備?

2017-05-22

編按:據104年招聯會通過、教育部核定之「大學多元入學方案(107學年度起適用)」,自107學年度起,學測國文考科包含「國文(選擇題)」與「國語文寫作能力測驗(簡稱『國寫』)」;指考國文全卷為選擇題。

國寫之測驗目標、題型、取材、作答方式等,不同於現行學測與指考國文考科非選擇題,為協助高中教學及回應學生應試練習需求,大考中心特別於今(106)年4月22日舉行試測,由目前高二學生自由報名參加考試,並於考後即時公布試題。

壹、試題特色

第一題 (測驗目標:知性統整判斷能力)
人們行事往往有其原因或目的,例如積極援助國際難民的行為,政治人物有可能是迫於民意與輿論壓力不得不然;企業家有可能是為了博取好名聲而慷慨解囊、捐助大筆經費;教徒有可能是受到宗教信仰的影響因此主動救援。一件表面上看來是單純援助難民的行為,背後卻有各式各樣的緣由。

請仔細閱讀以下四則事例,一一分析馮諼、朱家、士紳、廠商他們行為背後的原因或目的,然後分別加以評論。

注意:請以條列方式分別作答,四則事例每一則皆需分析、評論。

1.《戰國策‧齊策》中記載馮諼為孟嘗君收責(債)於薛,使吏召諸民當償者,悉來合券。券遍合,起矯命(假稱奉孟嘗君之命)以責(債)賜諸民,因燒其券,民稱萬歲。後齊王廢孟嘗君,孟嘗君就國於薛,未至百里,民扶老攜幼,迎君道中。

2.《史記》〈游俠列傳〉與〈季布欒布列傳〉記載漢高祖劉邦滅項羽後,懸賞千金捉拿項羽舊屬季布,並下令窩藏者將誅滅三族。魯人朱家為游俠,與季布並不熟識,冒死藏匿季布,並透過夏侯嬰(漢代開國功臣,與劉邦交情甚深)說服劉邦赦免季布的罪。但後來季布做了官,朱家反而終身都不與他相見。

3.1912年,搭載三千多人的巨型郵輪鐵達尼號撞上冰山,在沉船的危急時刻,儘管救生艇數量有限,士紳仍協助婦孺優先搭乘逃生,並未爭先恐後自顧逃命。

4.某品牌鞋子廠商以「賣一捐一」的方式銷售產品:廠商每賣出一雙鞋,就捐一雙給需要的人。

命題用意:
試題提供四則具體事例,要求學生分別予以分析、評論,意在評量學生能否正確解讀文字,並透過現象面,深入探究行為背後的動機、原因或目的,針對每一事件清楚表述自己的見解與看法。在評量考生分析、思考與論述的能力之外,本題猶能教導學生平日應思考、關注各項人事背後的種種緣由,學會洞察人情事理,不局限於事件表象,尤具教育意義。

試題特色:
本題旨在評量考生分析、思考與論述的能力。試題取材多元,兼顧中、西文化特色,古典素養與現代新知,同時課內、外教材兼備,不但能深化學生對課文的思考與學習,充分發揮在校習得的語文知識與能力,並能開拓視野、激發學生廣泛涉獵各種知識的求知欲。

第二題 (測驗目標:情意感受抒發能力)
1. 王維〈辛夷塢〉:
木末芙蓉花,山中發紅萼。澗戶寂無人,紛紛開且落。

2. 鹿橋《人子》中有〈幽谷〉一文,大意是說:
一位旅人走到一個幽谷,晚上他在閃爍的星空下微笑睡著。醒來,依稀聽到將於黎明時開花的小草們興奮地談著自己會被花天使 賦予什麼顏色。其中一個幸運兒,花天使給了她愛什麼顏色,就開什麼顏色的選擇權。她靜默地苦思、又苦思;不斷地決定了,又在覺得不該辜負這樣的榮譽下,不斷地放棄。最後,當黎明來到,太陽猛地升起,所有的草花都綻放各個不同的顏色;而就在滿目盛開的繽紛花朵中,卻有一株美好枝梗,擎著一個沒有顏色、尚未開放就已經枯萎的小蓓蕾。

上引二則詩文,各有它蘊含的旨趣,請用心思索、尋味後,以「花開花謝」為題,作文一篇,先分別說明對此二則詩文所體會出的含意,而後設想如果自己是一朵花,會希望有什麼樣的生命過程與生命結果。

命題用意:
本題選擇二則與花開、花謝有關的詩文材料,測驗考生對作品理解、詮釋的能力,從而引導他們省思宇宙間各種生命的過程、處境、結果,同時書寫自我對生命的期許。

試題特色:
1. 就取材而言,本題兼舉詩、文,並容古典與現代,符合課綱、教材的主要內涵與精神。而就一般高中生應有的語文能力而言,王維詩 並不艱難,理當能夠解讀。

2. 本題除能測驗考生對作品理解、詮釋的能力之外,並能引導其省思宇宙間各種生命的過程、處境、結果,進而激發其對自我生命價值選擇的探索與期許,這絕對有助於學子培養豐富而深刻的感悟力。

3. 語文教學現場長年以來較缺乏培養學生欣賞、品鑑的能力,本題希望能發揮引領的作用。


貳、試題淺析與給考生的建議

一、 考量測驗時間與漸進改變,本次試辦之題型略有調整
學生學習各有所長,分析判斷或情意抒發也各有專擅,因此在試題設計上,兩大題對應兩大測驗目標,占分相同,即希望同學能發揮各自擅長的部份,故而在已公布的考試說明例題中,皆要求學生依題意完成一篇文章。但考量測驗時間,以及回應高中希望能漸進改變,本次試辦在試題設計上略有調整。

本次試辦的第一題,與考試說明「知性統整判斷能力」之例題一題型相似,唯該例題要求考生自《萬曆十五年》長篇引文分析數項緣由,而後提出評論;本次試辦第一題則要求考生閱讀數段短文後,採條列式一一分析其緣由並分別評論。

本次試辦第二題,要求考生先分別說明對題幹二則詩文所體會出的含意,而後才設想自己如果是一朵花,所希望的生命過程與結果。此一設題限制,從消極面來說,是為了看出考生是否確實閱讀題幹引文材料;從積極面來說,則是透過題目,希望強調閱讀能力的重要性。在國語文教育中,理解與詮釋文本是極重要的能力,盼望本題能收提醒之效。此一試題要求,近似於104年國寫研究用試卷的卷三第二題,該題要求考生閱讀洪素麗〈瓷碗〉一文的節錄,對文中所簡述的川端康成極短篇小說情節—妻子打破瓷碗以及男子耳旁恆常響起瓷碗落地的聲音,進行詮釋。

國寫考試時間已訂為80分鐘,雖考試說明提供兩大測驗目標的例題皆屬完整作文的形式,在實際組卷時,會考量作答時間,搭配或調整題型。本次試辦即採取「條列式」與「完整作文」的組卷方式。

二、取材具跨領域特色,切合國寫命題理念
國寫測驗係針對跨學系的語文表達能力需求而設計,期望考生透過可以感受、應加體察的經驗及素材,經由命題者的適度引導,能自然而充分地運用其語文表達能力。因此在命題方向與素材上,規劃涵蓋人文、社會、自然等不同學科的領域,惟一份試卷當中,並無法涵蓋所有而勢須有所取捨。

1.第一題兼跨人文社會、第二題兼跨自然與生命教育
本次試辦第一題結合高中公民與社會課程所提及的「利他」概念,唯「利他」為專有名詞,故試題中並不特別標舉「利他」二字。「幫助他人」屬社會行為,而其背後有各式各樣的緣由,該題藉以評量考生分析緣由及評論的能力。第二題引用的詩文與自然界中的花木有關,試題除了評量考生感受、體會的能力,亦要求考生設想所希望的生命過程與結果,呼應高中的生命教育課程。

2.彰顯國寫的命題理念:注重人文與自然、理性與感性、傳統與現代的結合
本次試辦除了以兩大測驗目標符應理性與感性的命題理念,在試題取材方面,兩題各別跨足人文與自然,又均結合古典與現代素材,以回應高中教學,並體現語文素材來自古今中外的廣博性,能彰顯國寫注重人文與自然、傳統與現代的命題理念。

三、 建議考生平時課外閱讀不限題材,常看常寫,以平常心應試
本次試辦第一題的材料之一引用的國文科共同選文〈馮諼客孟嘗君〉,是學生熟悉的篇章,有利於作答,但未來試題素材並不一定直接引用課內教材,唯認真學習教材,必定有助於培養閱讀理解、思考分析、統整判斷、感受體會的能力。國寫屬於能力測驗,試題素材也將涵蓋不同領域,同學們平時在涉獵各類知識或閱讀各類文章時,即可以多練習分析、論理,或是品味、鑑賞,考試時,只需以平常心去理解試題素材內容,依據試題要求作答,無須過度焦慮。

但要特別提醒考生的是,考試時間訂為80分鐘,雖命題者會考量作答時間設計試題,但請同學在應考時一定要注意分配作答時間。本次試辦,許多同學於第一題長篇作答卻較疏略於第二題,因此,請同學們務必保留適度時間作答第二題,避免遺憾。


新聞來源:聯合新聞網
連結:https://udn.com/news/story/6925/2465166