寫作如同包裝禮物,門面要先經過漂亮的妝點才足以吸睛,而底部也要堅固封牢,才能名副其實稱為禮,讓人愛不釋手。這一首一尾的「總體」相互映照,是建構文章十分容易入手的做法,兩者之間夾著「分項」說明,能使段落的眉目清晰、輪廓分明,如此的「總分法」閱讀起來也相對有較明快的節奏。
欲鋪展「總起-分說-總收」的模式,可先構思首段如何出招、末段又要如何接招,便是紮穩形式的一大要素。常見「總」的設計有前問後答、前呼後應兩種方式,以106年學測〈關於經驗的N種思考〉不同佳作的謀篇為例:
【提出問題以待回答】
首段先拋出問題,經過中間段落的討論,再於末尾統整回答。
總起 有了前車之鑑,我們能夠走得更放心;有了識途老馬,我們能夠走得更順暢。但是,事實真一定如此嗎?
分 以猴子實驗說明既有經驗扼殺了人發展的可能性。(反面)
分 反思以不同角度看待經驗,能讓原本的阻礙變為動力。(正面)
總收 有經驗可以使我們跨出堅強自信的步伐,也可以使我們懼怕得裹足不前。沒有經驗,或許會讓我們不安恐懼自己所邁向的未知未來,也可能讓我們更毫無拘束的探索自己的每一步。
先側重經驗帶來優點,又緊接著提出質疑,引人一同思考;最後將有經驗、沒經驗的利弊各自陳述,便是四平八穩的收束。
【提出結論以待呼應延伸】
此做法先略提總綱論點,最末尾再扣合文中分述的內容,完整重申論點。
總起 先提出論斷,以一個個好的、壞的經驗為燈塔,可引人前行。
分 由負面經驗著手,取愛迪生之例說明人可愈挫愈勇。
分 由正面經驗著手,以巴菲特為例,說明一次次成功可堆砌出傲人成就。
總收 綜合文中兩人之例,指出好、壞經驗相輔相成。
除了先擺好「總」的布局,上述的「分」皆以對比式結構呈現,即一正一反兩個方面來闡述,無論是先正後反,或先反後正,都是為了支持正面說明主題的觀點,取不同角度目的在增添力道,這是分說常採取的策略之一。
另外,第七屆聯合盃作文大賽新北區〈讀史有感〉亦有作品以「歷史往往沒有聲音」為首末段關鍵句,先淺提此論點,收尾再談人的心思與史並行「才有其動聽悅耳的迴音」以為深化;文中則以讀史的過程依序交代,此種「分」法是連貫式的結構,取材為同一件事、呈現不同階段的推移者適用。
善用總分法還有什麼好處呢?這可強調出作者的思路清晰,牢記主旨,達到一種「自圓其說」而穩固陣腳之效;如此包裝,相信對讀者而言,也會是層次有致、易於拆解的閱讀好禮。